PE在中国的历史不长,2000年左右开始,但已经历了两个阶段,现在进入到第三阶段。
1.成长
2000年-2008年是中国PE的第一阶段是成长型投资期。
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做投资,PE赚钱的模式比较简单,找到好的企业投资即可。当上企业的股东,就可以直接分享成长红利,被动获取高收益。
由于发展条件尤其是融资环境还不成熟,几乎还没有真正意义的本土PE机构。
2.上市
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,中国经济也发生了很大调整,高成长因素面临直接冲击。
2009-2013年左右为止,主要的机会已经过去了,中国民营企业开始大规模上市的浪潮,证券化的浪潮。
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极具规模,但逐步面临发展瓶颈。这时企业发展需要大额资本金的注入而非传统的银行信贷,大批创业股东也需要获得变现机会——IPO就是最佳选择。

3.并购
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时代背景,再次在中国PE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。
2014年以来,中国经济长则看中国30年的增长模式面临转型,短则看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规模刺激后遗症开始显现,这就是“新常态”,以过剩、低速为突出特征的中国经济新阶段。
虽然仍有少量行业和企业如互联网企业在快速增长,但以传统制造业、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面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,大规模成长型投资的基础已经不在。尽管企业上市的赚钱效应还非常显著,但可供投资的未上市标的已经很少,且上市退出周期很长,大规模上市型投资也无以为继。中国PE必须再次转型,PE投资由此进入到第三阶段——并购型投资阶段。
由于因素增加了,模式更复杂了,相比之前两个阶段,并购阶段讲得更是专业性。之前的模式比较简单,来得快去得也快。而并购,尽管外部环境更加艰难,专业要求也更高,但却是一个更大的舞台,持续时间将会长很多。这完全是一个为有准备、有能力的PE机构展现才华而准备的时代,要求PE从简单的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进行进化。这个时代门槛更高、市场更大、玩家却会更少。
事实上,这才是中国PE发展的黄金时期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厦信贷,本文标题:投资课堂丨中国PE三阶段:成长、上市、并购 (图文)
评论